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1192|回复: 0
收起左侧

[小说|故事] 《江南繁荒录》 [徐风][Epub+Mobi+Azw3][无损3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4-4-22 15:55
  • 39

    主题

    13

    回帖

    0

    精华

    二更山吐月

    Rank: 2

    金币
    256 枚
    流量点
    45 点
    资金(分)
    0 分钱
    toatg 发表于 2021-6-8 2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oatg 于 2021-6-8 21:23 编辑

    编辑推荐:1. 追溯历史,还原人物,梳理江南文化根脉
    在长江流域以南,从前的六府,今天的环太湖流域,山林蓊郁、鱼米水乡。与江南的山河相伴而生的还有古碑、牌坊和寺庙,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一个被遮蔽的人文江南徐徐展开。在古阳羡,有伍子胥的邂逅,有李白的游历,有韦应物、白居易的勤政,也有沙祖康的曲折录取故事和丁俊晖另类的幼年读书经历……潜藏在古城中的历史兴替,从古碑里牵拽出的人物传奇,为我们梳理贯穿江南人上下求索的文化脉络。

    2. 回到叙事的源初,散文笔法记录乡村嬗变
    我们的民族似乎自古就是与泥土分不开的,人们聚村而居,在这里耕作、生活。六七十年代,江南人车水、养蚕,挣工分;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崛起、机器轰鸣;九十年代,“买卖户口”、医院改制……有插秧的欢愉,进城“捉肥”的默契,也伴随着老医生无病可治的失落,老厂长复垦无望的忧心。乡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乡村变迁,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用散文的笔法,采撷具有年代印记的若干人物,讲其在变迁中面临的尴尬和无奈,写他们在时代浪潮下的执拗与坚持,塑其性格,摹其品质,呼唤起一段段集体记忆。

    3. 透过数据和影像,看传承在民间的精神秘约
    无论四海波静,还是风云变幻,是什么维系着人们精神世界?当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废除,江南乡村教育网络效用凸显。在进士频现、名人辈出,读书热情不减的背后,是“识字孩童可自由出入祠堂”、乡村惜字会等等乡规民约的强大支撑。甄选若干珍贵老照片,和文字一同将这些曾经发生在书院、祠堂、茶馆,记载于方志、日记中的故事一一呈现。作者翻阅大量资料、走遍坊间四处,完成一次系统而精密的田野调查,为我们呈现传承在民间的精神秘约。
    内容简介:江南一壶一茶一寺的风物,一碑一谣一人的世情,流转千年化为文脉,士农工商的文化价值观延续至今。隐于历史与山河之间,是从春秋经六朝,沿唐宋至明清,文人往来,进士频出;是田垄村落,碑坊祠堂,乡规民约维护文字尊严,家族传薪秉持耕读传统,时代变迁印刻于乡村面貌。

    “中国好书”作者徐风,长居江南,经年累月,遍访乡野桑梓,爬梳典籍方志,以内视角为我们讲述何为江南。在《江南繁荒录》这部最新散文力作中,他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梳理人文江南的脉络源流;撷取历史上命运攸关时刻的人与事件,讲述嬗变中的坚守与繁荒。“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三部曲层层递进,对江南地域的文化现象细作检点,对隐藏于民间的风土、情怀、侠义、肝胆、宽厚、仁爱等传统精神深加描摹,最终,留给现实的迷路人和未来的还乡者一份永不磨灭的江南精神版图。
    目录:第一部 青玉案
    一 风与气
    二 古城签
    三 仰望与遗忘
    四 女人何必江南

    第二部 声声慢
    五 读书不好玩
    六 渎边遗事
    七 乡村无恙
    八 大地救赎

    第三部 风满楼
    九  紫醉与金迷
    十  海棠并不依旧
    十一 君有癖否
    十二 原野上的荒腔走板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徐风,作家、紫砂文化学者。现居陶都宜兴。
    有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文学传记等著述十六部。长篇小说《国壶》、长篇散文《一壶乾坤》、长篇传记《布衣壶宗》《花非花》等。
    曾获“2015中国好书”、《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冰心散文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钟山》文学奖等。
    精彩书评:徐风以摇曳生姿的文字徐徐讲述着千年的江南文化风流,其系列作品在江南地带的一壶一茶一寺一碑一谣一人等等风物人情的细节中,梳理出水乡江南的人文脉络。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凉,道不尽的是江南源远流长的风骨品格、沧桑流韵。视野虽限于江南世情,笔力却深至人心魂魄。
    ——第三届《钟山》文学奖颁奖词

    手心繁华,手背苍凉。徐风提炼江南的精神符号,在一场旷日持久的书写中,为我们梳理了一条江南的历史文化根脉,他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写鲜活的世俗生活,写可贵的人性品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性江南。
    ——邱华栋,作家

    徐风通过紫砂去寻找它生成的因由,并拓展开去,江南的自然风物,文化传承自然而然地进入他的视野,一张以紫砂为核心的江南文化地图终将被绘制出来。
    ——汪政,评论家

    如果要问徐风全部创作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特征, 我以为用“六朝气息”来概括是比较合适的。在徐风的文学创作中,我最喜欢的是散文部分,我以为,散文创作也是徐风全部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王彬彬,学者、评论家

    《江南繁荒录》之于徐风,有一种“壮年变法”的意味。徐风写作至此,格局与色调突然一变,此岸已非彼岸,江花日出,照亮了繁与荒。
    ——潘向黎,作家








    自定义字体 √
    注释弹出、kindle封面 √
    富排版格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6-14 14:31 , Processed in 0.04938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