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1069|回复: 0
收起左侧

[文学|理论评论/诗词散文] 《大家茅盾》[桑逢康][azw3][无损5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462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四海五湖身

    Rank: 4

    金币
    15547 枚
    流量点
    406 点
    资金(分)
    0 分钱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21-7-19 04: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青子衿 于 2021-7-19 04:19 编辑
    内容简介
      茅盾是现代文学巨匠,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茅盾首先是创作大家,尤以小说见长,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了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又是一位散文大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家,其文学主张基本上可归入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范畴,其中凝结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新文学运动的若干宝贵经验。
      综观茅盾的全部文学活动,总是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和人生结合,因而使得他的创作从整体来看具有“史诗”的品格,规模宏大又精细入微,堪称现代中国的主旋律。本书对茅盾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
    作者简介
      桑逢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后分配到新华社做编辑工作。1975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兼及长篇传记与小说创作。迄今已出版各种著作近20种,约400万字。主要有:专著《郭沫若人格》《胡适人际关系》《胡适与北大》等,论文集《现代文学大师品评》,长篇传记《荣氏家族》《感伤的行旅——郁达夫传》《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长篇小说《友人·情人·路人》《此情可待威追忆》等。曾参与编辑《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并有《(女神)汇校本》问世。
    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前言
    序论 茅盾启示录
    茅盾论小说创作
    一 技巧依赖着思想
    二 像座大于本身
    三 由人物生发出故事
    四 典型性格刻画要略
    五 环境:作品托生的母胎
    六 结构的原理及技巧
    七 小说的形式及各自特点
    八 艺术的魅力在于含蓄
    中长篇小说
    抓住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核心描写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欲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
    (一)
    (二)
    (三)
    (四)
    徒有革命立场而缺乏斗争生活不能有成功的作品
    (一)
    (二)
    “都市文学”的扛鼎之作: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
    (一)
    (二)
    (三)
    (四)
    触角的延伸: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小城镇工商界
    探索儿童文学这陌生的花圃
    “通俗形式”的尝试
    (一)
    (二)
    (三)
    (四)
    “日记体”小说的优秀力作
    (一)
    (二)
    (三)
    (四)
    (五)
    民族形式的成功运用
    (一)
    (二)
    (三)
    大致相同的背景与题材,不同的艺术处理
    《走上岗位》
    《锻炼》
    短篇小说
    二十年代作品
    三十年代作品
    乡镇生活题材
    农村生活题材
    都市生活题材
    知识分子题材
    历史与神话题材
    四十年代作品
    散文精粹
    一 纪实与象征
    二 “行文每不忘社会”
    三 从侧面反映抗日主题
    四 《如是我见我闻》
    五 风景·人物·回忆
    剧作《清明前后》
    一 创作缘起
    二 角色设置与人物性格
    三 剧情及戏剧冲突
    四 演出效果及剧本评价

    精彩书摘
      这一段景物描写,为整部小说定下了基调,规定了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苏州河,黄浦江,外滩,高耸的电车钢架,巨大的洋栈,不时变换着英文字的霓虹灯广告,30年代最新式的外国汽车……这一切,不正是在读者面前生动而又鲜明地展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的图景吗?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中国最大也最殖民地化的都市上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家把象征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洋栈”比喻成“巨大的怪兽”,说它“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这是颇有寓意的。这里是把无生命的自然景物赋予了令人能感觉到的、有活力的生命,并且涂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事实上,帝国主义这个“巨大的怪兽”不正是盘踞在上海,吞噬着中国人民的血汗和财富吗?《子夜》所要表现的,恰恰就是在帝国主义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下,中国进一步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景物描写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特定地点的景物描写点出了主题。请看,《子夜》的景物描写就是这么高明!的确,作者选择上海这个地方,有利于表现中国大都市中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展现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全貌,因为上海既是中国的经济枢纽,又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京沪杭区域),同时,上海也是我国工人阶级最集中、力量最强大的地方。在这里,汇集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基本矛盾:中国全民同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同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都表现得最为激烈和尖锐。如果地点选在江南一个小镇,就只能写出《林家铺子》一类的作品。虽然《林家铺子》是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但终不能和《子夜》相比,在那么广阔的时代背景上表现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如果想要大规模地反映社会现实,其地点的选择也宜大不宜小。太小了就不能展示生活的全貌,不能给众多的人物提供广阔的活动的舞台。
      《子夜》的景物描写还起着强烈地烘托气氛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6-18 11:45 , Processed in 0.05269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