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1260|回复: 0
收起左侧

[文学|理论评论/诗词散文] 《纳兰性德全集》[纳兰性德][azw3][无损度5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2 09:14
  • 3519

    主题

    793

    回帖

    0

    精华

    七贤傲竹林

    金币
    15387 枚
    流量点
    15 点
    资金(分)
    0 分钱
    artour 发表于 2021-7-20 2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老的文明史中,诗学传统实际上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历史上每一步文明进程中,留给后人的珍贵记忆往往不是鸿篇巨制,而是脍炙人口的诗章。清代在明代的衰微之后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华帝国,重构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清初的康熙年间,正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又一次大交流交融的重要时期。文化地理地质冲撞演变,必然会有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原群山隆起。当我们在三百多年后回望这个时代的词苑诗坛,有两座山峰不期而遇,可谓“双峰”并秀:那就是纳兰性德的词与仓央嘉措的诗歌。今天看来,这两位英年早逝的少数民族杰出诗人,才学属于中华,而灵魂袒露的人性之美,则是属于人类的。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仓央嘉措:“人定修观法眼开,乞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曾缄译七言绝句体六十六首·其十八》)

    一个是旗下神童,生在新王朝的皇亲权相府,红尘之中的锦衣玉食温柔富贵乡,曾自诩“德也狂生耳”,却在理想冲突中“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向往红尘之外“空山梵吹静,水月影俱沈”的无尘净地,“心灰尽,有发未全僧”,自号“楞伽山人”。他将自己的词集定名为《饮水集》,精神归真与水,以求冷暖自知。

    一个是转世灵童,在雪域高原被尊为活佛。出生在偏僻贫苦的村落,一时间被迎请于红尘之外,抬上人神高位,在万人景仰朝拜的生涯中,在“爱还是不爱”的抉择煎熬中,“迷失菩提、游戏三昧”,终于拒绝受戒、执入红尘:“我只能爱你一世,却不能爱你一时”;“用一朵莲花商量未来,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逝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他们一个只经历了30岁、一个只经历了24岁的短暂人生,如流星般划过历史天幕,却以“真情词派”与“灵魂诗歌”在文学的星空中成为两颗诗词的恒星,熠熠生辉。若说没有奇缘,怎能于三百年后在诗词的永生中结缘,在结缘的途中与我们相遇。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在生活压力与灵魂的麻木时关注诗意和远方。今天,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的诗词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甚至有了“纳兰迷”与“仓诗热”,形成了较为广泛的跨民族、跨区域、跨国度的读者群,从诗词欣赏诵读,到纳兰侍卫、活佛诗人扑朔迷离身世的追寻考证,形成了一种神奇的文化现象。纳兰词与仓央嘉措诗歌像两根灵性本真的琴弦知音共鸣,震颤了当代人的心灵。

    人,是在没有经过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出生来的。人生的有限性、未完成性、创造性,社会的外在性、强制性和变易性,都使得人来到世间就成为一种终生都在追问意义的生命体。而思考的自在与世俗超越性,又使得人一生的追问往往出入“红尘内外”,徜徉于“此岸彼岸”。有些时候,一个生命个体在世俗经验的世界里是走投无路的,被迫下的选择是痛苦无助的。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要拒绝一些不可拒绝的给予,反抗一些不可反抗的压抑,留恋一些挽留不住的东西。所谓“人生若只无初见”、“爱还是不爱”等生存课题、哲学迷语都会在一生的“途中与你相见”。求解这些难题的智慧,沉淀于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里,特别是浓缩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所谓感悟一花一叶中的宇宙如来,苦闷抗争中的真情咏叹,是“看透了一切依然爱你”的追寻与希冀。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的诗词,正是让我们体悟到抗拒内心侵扰、释放自由率真与爱的修为。其独到、新颖与真情不仅是艺术的准则,也是思想的光。越是隐秘着反抗世俗束缚、流行偏见、命运捉弄等内涵的思想,越具有普遍的意义与魅力。与其说是情感要有文化表达的方式,不如说哲学有着自己的文化功能。

    纳兰性德是满族入关问鼎中原后在北京出生的第一代年轻人,也是第一个走上中国文坛的满族天才作家。清初,一个马背英雄辈出而不尚文雅的新兴草莽之族,却有纳兰性德这样的旗下才俊,在熟读儒学经典,掌握并运用汉文创作诗词方面出类拔萃,令汉地鸿儒与江南文人心悦诚服、趋之若鹜。他在年轻的生命旅程中留下340余阕填词作品,有清以来各种纳兰词版本一直盛传不衰。研究纳兰词的“兰学”与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曾同为显学,只是“兰学”未能如“红学”一样兴盛,而在近30年又有重振之势。纳兰性德的祖先是蒙古人,后融入女真叶赫部又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成为满族显赫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一支。其父明珠是康熙朝的名臣宰辅。对少年时的纳兰性德,他的老师徐乾学评价极高,称他“才力之强敏,学问之淹通,实践之高明,天资之纯粹”难于比拟。他酷爱汉文化,博览精研经史子集,并参与编辑儒家经义丛书《通志堂经解》,共计有140种、1788卷。18岁时参加科考中举人,22岁时进紫禁城参加殿试,康熙皇帝担心权贵作弊而亲调纳兰性德试卷验看,但见“条对剀切,书法遒逸,读卷执事各官咸叹异焉”,未靠皇族特权而考中二甲第七名进士。康熙“怜其才而显其宗”,特把他安排在身边做侍卫。尽管此职位威武荣耀,却与纳兰性德的个性才华、兴趣爱好不相符合,与他“文治武功”的远大抱负和做“博学鸿儒”的理想产生冲突,注定了他悲剧的宿命:“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在情感生活上,初恋未能如愿,爱妻卢氏又不幸去世,江南才女沈宛心有所衷却与门第不符,未受家庭接纳。“有情终古似无情”,“知己一人谁是”?纳兰性德作为入主中原的统治者集团中人,却全无胜利者的喜悦,他以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抗争姿态,以“直视勋名为糟粕,势力如尘埃”的人生态度,以对女性平等相待的真挚怜惜、情感上的缠绵悱恻,加之悲天悯人的诗人气质以及独特的创作灵感,在文雅的填词作赋中酿制了纳兰式的哀伤惆怅,既是对于历代兴亡发出的慨然长叹、人生沧桑与悲怆领悟,又以发自肺腑、穿心泣血的哀感顽艳,把属于个人的痛苦融扩为普遍的人性抒发,对爱情与自由永无休止的追求作出灵魂表白,由此开创了直抒灵性的“真情词派”,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能不感慨今天,“真情”与忠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稀缺的情感资源。浪漫诗人徐志摩评价纳兰性德“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天的荼蘼谢尽……”

    纳兰性德28岁时,仓央嘉措出生在遥远的雪域佛国。仓央嘉措的诗歌是按照他的故乡西藏门隅一带流传的藏族、门巴族民歌,运用了“六字四行三顿”的“谐体”格律。这种仿民间的写作,在藏区的诸多高僧大德专著中也是常见的一种创作形式。仓央嘉措的诗歌最早由布达拉宫的经师喇嘛传出藏文手抄本,后来有了英、法、日、俄等多种外文译本,国内的汉文译本有十多种。还有一些仿制诗歌流行,其中不乏佳作:“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这首题为《信徒》的歌词,曾被传是仓央嘉措的诗,很多人由此而认识了仓央嘉措——神秘的活佛、动人的诗歌、浪漫的故事……其实这并不牵强也不奇怪,倒像自然而然。因为迄今为止对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译都未传神达意到这首歌词的程度,而用现代译法才会把仓央嘉措诗歌的“冬天去人间大爱中取暖、夏天去佛法中乘凉”的丰富意蕴和哲理表达出来。仓央嘉措是一位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可谓“诗佛”。对他的诗歌直译,大都只译出红尘内的“情”,而未能译出红尘外的“道”,当然这是很难的。他的诗歌内容有歌颂世间的母爱、情爱、故乡之爱;又有对佛的美好歌颂,以悲悯情怀劝导众生;也有对自己深处政治漩涡痛苦的隐曲诉说与反抗,常常是情融于道、道隐于情。因此他的诗被视为“杂鲁”(藏语情歌),亦被归于“古鲁”(藏语道歌)。情歌、道歌水乳交融,正是仓央嘉措诗歌的魅力与价值。因此人们一直在探讨对仓央嘉措诗歌的新译。如现代译法的一首:“心一热/天就蓝了/春草绿得大慈大悲/他与她/仔细地推敲着一杯喜酒/然后互相放下/在禅修中/被不曾存在的所有事实洞穿”。再一首:“情人丢了/只能去梦中寻找/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天也无常地也无常/回头一望/佛便是我/我便是你”。再一首:“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被选定为六世达赖喇嘛时,清王朝大政初定,当时在治藏方面的驻藏大臣与金瓶挚签等制度尚未建立,康熙一方面要发挥班禅达赖的宗教领袖作用,一方面又授权自明朝延续的驻藏区蒙古汗王协管西藏事务。而在西藏政教合一体制中的“策巴”一职又实际控制着行政权力。当世的班禅达赖正是处于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博弈之中。当矛盾爆发后,康熙皇帝为调解矛盾、稳定藏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却也造成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青海湖边不知所终,给仓央嘉措的人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他为何被秘密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十五岁才被正式迎请坐床为六世达赖?他为何在受沙弥戒后,在20岁时于扎什伦布寺向五世班禅送回僧衣拒绝受比丘戒,希望只保留世俗权利?为何驻藏区的蒙古汗王不承认他是真六世达赖,上奏朝廷后康熙派使者赴藏验看,并未否定又令将其押往内地?为何康熙皇帝又改变主意,传旨令使者揣测圣上是不让他到内地去?为何他的死因有患水肿病、有在青海湖畔被杀、有在青海湖被放走、有65岁死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之南寺等多种说法?还有“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到底是真是假等等。仓央嘉措的诗歌,正是这样被浸裹在残缺而迷离的史料与传说中。重要的还是他的诗歌本身,其格调风采在于坦诚优美、简约如裁又浸透佛理。爱的思绪在诗中意境化,读仓央嘉措的诗歌,亲切如聊,意会可入心入幻入空灵、有情爱不低俗、有追求不张狂、有感伤不悲哀、有煎熬不失望。仓央嘉措的诗堪称藏文化的瑰宝,中国诗苑的奇葩。如果读者中有条件能读藏文原诗,方能领略其无可比拟的精美神妙,才能感受其作为世界民族母语艺术明珠的光泽;如果能深入一步了悟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奥义,才能真正懂仓央嘉措诗歌承载的博大的慈悲精神。

    要造就天才的诗人和诗人的天才,就必令其“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逐之愿百无一酬”,这只能说是上苍的诡计。而历史悲剧造就诗人,不仅在于宏图伟业背后的烛影斧声与千古之谜,还有它在生命轮回中留下的红楼梦断与无尽的哀感惆怅。真情凄美的诗词却如凤凰涅槃而生,与年轻诗人的转世一起永驻云霄。

    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诗词文化亦如是。由于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两位中国少数民族天才诗人在新世纪被重新认识,由于他们的文学生命在三百多年后相遇在古典诗词阅读的新时尚里,令我们对中华古典诗词的多彩绚丽与恒久魅力惊叹不已。欣赏古典诗词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文学也是自己的神灵。希望这样一部让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相遇的诗词集,能够为读者们所喜爱,存放在心灵最温暖、最柔软的一隅。让它助你在放慢生活速度中使灵魂跟上脚步;让它为你找回本应属自己却一度失去了的诸如灵魂相吸的爱情、自由追寻的梦想、以风雅为性命、以朋友为肺腑等等的美好;让它与那些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一道陪伴着你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走过生命的四季……



    总目录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生只读纳兰诗:一朵芙蓉著秋雨


    一生只读纳兰诗:夕阳何事近黄昏


    此生喜读纳兰文:我是人间惆怅客


    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6-2 08:04 , Processed in 0.0501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