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1385|回复: 0
收起左侧

[套装合集] 《北京口述历史》(套装全五册)[定宜庄][AZW3][无损5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1:01
  • 462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四海五湖身

    Rank: 4

    金币
    14517 枚
    流量点
    406 点
    资金(分)
    0 分钱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21-7-21 05: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推荐


    以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走访满族八旗子弟及其后人,让访谈对象自己说话,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的记忆。

    ——口述史界重量级作品

    口述史学者定宜庄zui新力作,学术成果zui权wei、zui经典的总结

    ——涵盖老北京各个阶层

    “北京城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各阶层人民共同缔造了老北京”

    ——可读性强的“硬学术”

    一改学术书晦涩难懂的文风,文笔轻松幽默,访谈对象极其鲜活





    书  目:

    1、《八旗子弟的世界》 定价:78元

    2、《城墙之外 》  定价:78元

    3、《胡同里的姑奶奶》 定价:78元

    4、《府门儿.宅门儿》 定价:88元

    5、《生在城南 》 定价:88元



    内容简介
    除了宗室王公之外,生活在老北京内城中的,更多的是普通旗人、平民百姓。本书走访了印嘉佑、傅耕野、吴定寰等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男性视角下老北京内城吃喝玩乐、花鸟鱼虫、饮酒唱戏、斗鸡走狗、比拳掼跤、走会拜祭等“京味儿”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在采访对象的选择方面,作者并不局限于旗人,也包括少数汉人,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精彩、充实。



    作者简介
    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专著《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目      录




    《八旗子弟的世界》
    序言 1

    一 “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印嘉佑口述 1

       附录一 印华亭先生简历 53

       附录二 记服装企业家印常荣 54

    二 舒卷从容一片云——傅耕野口述 59

       附录 我曾随侍“儒二爷” 76

    三 宫廷正骨的传人——吴定寰口述 78

    四 痴迷于京剧的旗人——关嘉禄口述 101

    五 相隔十一年的两次访谈——东普、梁昭口述 121

       第yi次 少小离家老大回 121

       第二次 乡音无改鬓毛衰 144

       附录 抗日杀奸团简史(节选) 174

    六 花鸟鱼虫的世界——张世垚口述 184

       附录 乐曙青口述——什锦花园的鸽子 217

    七 朝阳门外南营房——关松山口述 223

    八 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 263

       附录 关于戴鑫英的架松奶奶家 286

    后记 291



    前       言


    本卷序言

    在《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一书中,“内城卷”份量zui重,此次编撰《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依然未改初衷,内城部分的口述,也依然以旗人后裔为主,这与清代以来京城的历史紧密相关。

    对于清代京师旗人的生活状态,我选择用“超稳定”一词来描述,并以此来与其他城市包括北京南城的居民的“流动”状态相区分。而京师旗人的这种特点,则与有清一代在京城维持数百年的八旗制度紧密相关。

    城墙被拆之前的北京城呈“凸”字形,分成内、外两部分,内城在北,平面呈东西较长的长方形;外城在南,亦称南城,东西各宽于内城500米有余。

    1644年清朝入关,建都北京。沿袭历代北方诸族的旧俗和统治需要,在京城内实行旗、民分城居住制度。经过顺治五年至六年间(1648—1649年)的大规模清理,原来居住在内城的汉人无论官民被尽数驱赶到外城居住[ 《清世祖实录》卷24,顺治三年二月甲申;《八旗通志初集》卷23,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点校本,434页。]。内城从此成为清朝皇室和八旗王公贵族、官兵的聚居区。京城独特的旗民分驻格局由此形成。

    清朝统治者将北京视为他们的根本命脉所在,八旗额兵二三十万,隶于京师的就有十余万之众。本着“居重驭轻”的用兵原则,将八旗精锐悉聚京师,平时镇守中央,承担着从四面拱卫皇城的重任,有事调集出征。“禁旅,”[ 清朝对禁旅八旗兵额长期保密,很难稽考。一说顺治年间约有八万人,乾隆年间为十万余人,见嵇璜等辑:《皇朝文献通考》卷179,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又称“京旗”,在八旗内享有高于外省驻防的重中之重的政治、军事地位。

    京师八旗官兵均根据所在旗分,按照八旗方位居住,其具体方位是: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城门内,并在西方;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清廷还以皇城(紫禁城)为中线,将八旗划分为左、右两翼:镶黄、正白、镶白和正蓝四旗位于城东,为左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和镶蓝四旗位于城西,为右翼四旗。在各旗防区内又分汛地,汛地内又设堆拨,讯地与堆拨之间设立栅栏,京城的九座城门均由士兵把守值勤,按时启闭,清廷还将明朝时建立在城内的会馆、戏院悉数迁出,严禁在城内开设戏园赌场,使整个北京内城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兵营。这样的居住格局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尽管在清中叶以后,八旗禁旅的军事职能逐渐减弱,旗与旗之间的变动也逐渐增多,但直到1950年代对京城实行大规模改建之前,却仍然依稀可辨。

    八旗将士是清廷的统治基础和工具,为使他们专心当兵效力疆场,清廷从入关伊始,就为八旗制定了旗饷制度,八旗甲兵的饷米,都需从江南一带通过漕运送至京城,每年漕米的额数约为四百多万石,均贮于京仓之内。京城共计十三个仓,其中内城七仓,即禄米仓、南新仓、海运仓、北新仓、兴平仓、富新仓和旧太仓;还有城外四仓以及通州的中、西两仓。八旗饷米均由京城仓内放领,当时人将其称为“铁杆庄稼”。按规定,京师旗兵中第yi等的领催、前锋每名每月的饷银为4两,第二等(也是人数zui多的)马甲为3两,第三等步甲为2两,也有1两者。饷米为每名岁米24斛。在清初,这样的收入与七品官不相上下,足以养活一家数口。“当兵食粮”从此成为旗人的唯yi职业,这使八旗人丁成为在经济上完全信赖于朝廷,受其豢养而丧失独立性的工具。既然当兵挑甲成为唯yi职业,所以将训练、作战置于首位,清廷完全以对待士兵的要求来对待八旗披甲,由此产生了对他们的一系列束缚,诸如不能离城四十里居住、不得任意告假外出,乃至不得务农经商等等,乾隆朝时就已有人指出,这是“数十万不士、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于王家之徒。”[《清朝经世文编》卷35。]

    然而,清初兵饷虽称优厚,但毕竟兵有定数,饷有定额,不可能无限增加,而八旗人口却呈不断上升之势,清廷有限的财政无法负担日趋繁衍的八旗人口,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又腐化了旗人的本质,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得不到食饷份额的“闲散”(亦称“余丁”),生活无着,贫困人数激增,导致清代出现特有的“八旗生计”问题,北京城内涌现大批生计无着的穷苦旗丁,到清末民国时期,他们的生活已濒临绝境。

    “八旗生计”不是我们这部口述史的主题,不赘。这里要强调的是,有清一代三百年,旗人,包括宗室王公和普通八旗官兵,也包括八旗满洲、蒙古与汉军,一直占据着京师内城的zui中心位置,是居住于京师内城的主要群体,是京城中zui稳定、zui封闭的一个族群。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他们独特的生话方式历经百年岁月的酝酿磨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京城文化,这在满族著名作家老舍未完成的作品《正红旗下》中,有着真实和生动的体现。即使在清朝覆亡、八旗解体之后,他们的语言、习俗、信仰乃至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持续不断地对北京城市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既深远又厚重,绝非“提笼架鸟”可以一言蔽之。

    本书的被访者,已经不再是这些八旗子弟本人,而是他们的后世子孙,在他们经历了从民国到抗日,再到解放的几个不同历史时期,他们中很多人离开了祖先定居之地,但无论他们走过千里万里,前辈数代、十数代在京城的经历,仍然在他们身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他们的祖先在京城几百年的生活所磨炼出独特的价值观、语言、举止,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都与其他城市、包括北京城南那些汉族居民迥异。所谓的京味文化,主要就体现在这些八旗后人身上。这里还可以说得更明确些,那就是,八旗制度造成了这个族群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日久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京味文化由此而产生,而这些旗人,正是京味文化的主要载体。这是我访谈时着力探询、也在本书中不惜篇幅表现的部分。

    本书收入的口述仅仅八篇,被访者均为男性。将内城旗人后裔按照性别区分并各自成卷,是我编撰此书的一个的尝试,这使原先只是按居住的不同地域或不同人群所做的分类,呈现出了另一种样貌,独具特色的京味儿,在八旗的男性与女性身上,有不同的体现,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同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同的侧面,这两个侧面,几百年来同处于八旗制度中,既相辅相成,也不可分割。

    这两部书以男女区分之后,也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特点,简言之,对于旗人妇女,我的访谈更关注的,是她们的人生经历;而男人们的讲述,则在人生经历之上,更有关于“京味”文化的种种生动描述,吃喝玩乐、花鸟鱼虫、饮酒唱戏、斗鸡走狗、比拳掼跤、走会拜祭,无所不包,却又与宅门的生活趣味迥异,这是本套丛书中zui具“京味”内容的一部。

    总之,尽管近年来社会性别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颇受重视,在许多学者的努力之下,以往被隐藏遮蔽的女人世界的面纱,也正在被一点点地揭开,人们这时才发现,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也是相当地复杂、丰富和多彩。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男性生活的范围与女性相比,毕竟更为广阔和丰富。他们摆脱了八旗制度的束缚之后,可供他们选择的生活道路,也相对要更多。这在本书选录的8篇口述中,有着具体鲜明的呈现。我希望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在八旗制度解体后,这个久居京城的超稳定人群的子孙们,是怎样带着共同的历史印记,踏上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城墙之外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5-16 10:09 , Processed in 0.05088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