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1060|回复: 0
收起左侧

[职场/教育/思维/励志成功] 《征途美国》[黄征宇][azw3][无损5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3:09
  • 462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四海五湖身

    Rank: 4

    金币
    14591 枚
    流量点
    406 点
    资金(分)
    0 分钱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21-7-23 01: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在美国接受天才教育后,他发现“创新与选择”才是美国教育的精华之所在。
      在常春藤名校就读时,他致力于挖掘名校的教授资源与平台资源。
      在美国*企业工作时,他总结了优秀的成功者应该具备的职场观。
      进入美国白宫工作后,他看到了美国的政治生态以及中美的主要差异。
      活跃在美国政治圈时,他感慨美国的华人虽人数众多,却在政治上一直孤立无援。
      ……
      如今,通往美国之路已经变得非常容易,然而正如作者看到的那样,走到美国金字塔尖的华人却依然是少数。这本书以作者在美国*名校、世界名企、白宫以及华尔街投资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站在美国金字塔尖1%的人如何进行政治角逐,如何接受名校教育,如何在*企业工作,如何高明地投资,以及华人作为一个必须抱团的群体应该如何提升在美国的政治地位。为读者全面展现了美国学界、政界和商界精英们的思维方式与成功秘诀。
      在这本书里,我们也将看到作者在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股神巴菲特,著名经济学家、《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坦森等举世闻名的人近距离接触之后所获得的深刻洞见。这些活在金字塔尖的人,他们是美国的标志,其一言一行也是普通人仰望的方向。无论是赴美旅行、读书、工作,还是试图近距离观察美国精英,这本书都将提供一个非同一般的视角。
    作者简介
      金融科技服务及跨国投资专家,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亚洲协会21世纪青年领袖,考夫曼基金会学者。10岁移民美国,曾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英特尔公司的7年中,曾主导英特尔公司与中国政府之间的项目合作。2009年,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授权下进入白宫,成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并在美国国务院担任国际开发署署长特别助理。完成白宫学者任期后回到中国创办“宇沃资本”等多家企业,开启跨国创业之路。
    目录
    题记
    序言 赴美三十年
    前言 我在海地地震救援现场
    第一章 多元社会:从民族融合到帮派斗争
    中美两国在彼此眼中的认知偏差
    不同种族在美国的命运变迁
    在哈佛和上海遇到美国百年家族
    民主与自由的意义所在
    第二章 政治博弈:亲历总统与政客们的游戏
    在白宫经手对外援助项目
    美国政治的“生态系统”
    一个黑人总统的美国梦
    为什么做正确的事情也举步维艰
    政界与商界领袖的思维差异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
    第三章 跨入名校:精英式教育的独特之处
    踏入美国社会的第一关
    中美的基础教育各有优劣
    在美国接受天才教育
    进入常春藤名校的重要关卡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名校
    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秘密
    第四章 顶级资源:名校里最应该抓住的重点
    哈佛商学院的第一堂课
    中国留学生最易忽视的名校资源
    名校教授的魅力
    大学是最佳的创新平台
    成功企业家们的聚会
    顶级商学院对成功的定义
    第五章 跻身名企:让人成就卓越的熔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来自顶级企业的面试
    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美国顶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者应有的职场价值观
    第六章 华人崛起:加强在美国政坛的力量
    华人的自我认知与身份冲突
    顶级企业里的华人众生相
    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地位
    第七章 海外投资:跨国发展路在何方
    向最优秀的华尔街投资人取经
    中国资本在美国的挑战和机遇
    成为中美之间的桥梁

    媒体评论
      对于要去美国留学和移民的中国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相信征宇提到的美国中产家庭和百年家族对于孩子教育提早规划的思维方式会打破很多中国家长的传统认知。书中提到的美国精英教育所看重的人才特质,勇于承担并乐于合作和分享的精神等观点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在国际化洪流中,留学生已经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征途上,未来还会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与期待,从个人到国家,从跨越到融合,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留学生和家长都会有所启发。
      启德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 黄娴
      从上海弄堂到美国白宫,作者亲身经历了中美文化的融合,并通过记录自己的生活见闻及独立思考,与读者分享了一个更全面看待美国的视角,其内容涵盖教育、商业、政治等各个领域。通过这本书,读者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美国,感受到中美文化有冲突也有融合的时代脉搏,帮助读者思考如何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总裁 谢丞东
      命运安排他走出故乡中国,凭借着智慧和勇气进入了美国*学府和公司,之后又选择回到中国,他一生都致力于中美之间的融合,学习两个国家的文化,同时为两个国家做出贡献。他的故事讲述了中美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我们该如何为两国及世界的共同利益付诸努力。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英特尔独立董事 里德·亨特
      这本书写得引人入胜,也让人感到形势严峻。黄征宇通过他的个人经历讲述了中国和美国是如何看待对方和自己的,这向我们揭示了认知上的疏忽和过于简单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这本书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关系以及如何推进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林恩·夏普·佩因
      集两种文化于一身的人在今天并不多见,他们往往能站在两种文化的角度上看问题,换位思考,直击要害,黄征宇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美中两国人民如何看待自己和对方的问题上,他拥有*的洞察力。这样的洞察在当今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世界里是至关重要的。
      硅谷银行董事长 魏高思
    前言
      美国国际开发署灯火通明,办公室里坐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凝重的神情。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点53分,美国的近邻、加勒比海岛国家海地爆发了里氏7.0级的强烈大地震(中国地震台测定为里氏7.3级)。这次地震震中位置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是该国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因地震而导致的海啸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破坏性灾难。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新辟出来的“海地地震救援临时指挥所”里,我作为通信救援方面的总负责人,和各部门代表就震后通信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这也是整个救援工作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召开几个小时之前,经过海地政府的同意,美国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FEMA)派出的第一批救援部队已经抵达海地,并发回了非常具有价值的最新受灾情况报告。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也在第一时间驶往海地,投入到救灾援助工作中。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临时决定取消原定14—19日访问大洋洲三国的行程,立刻返回华盛顿协调救援工作。总统奥巴马也于13日发表讲话,承诺将迅速对海地实施援助,尽一切努力帮助受灾百姓。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美国都在关注海地!美国对海地投入的救援力量是史上罕见的,也是其他国家无法达到的。这是因为美国和海地之间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渊源。从地理上看,海地与美国隔海相望,海地在中美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历史上看,1915年前的海地政变频繁,美国曾在1915—1935年这20年期间对海地有过军事介入。在此之后,美国逐步将政权交还给海地,时至今日,海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仍然深受美国影响。在这次大地震中,海地政府整个国家行政系统已濒临瘫痪,所以海地决定向美国敞开国门,接受全开放式的国际援助,这在世界救援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我当时从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发来的报告中看到,太子港的大部分房屋和设施都被摧毁,由地震引起的地表断裂令人触目惊心。据海地当局保守估计,地震发生后海地伤亡人数超过10万,仅太子港就有好几万人被埋于废墟之下。海地全国陷入瘫痪状态,通信全线中断。先遣救援队在随后的实时报告中讲述,他们不断地捕获到废墟中发出的生命迹象。灾难发生后的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所以救援队必须要尽快组织力量进行通信的恢复工作。
      在会议室内环座的同事都是来自白宫各个行政部门的代表,他们为了此次救援被临时召集到这里,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而在几个小时前,我的身份还是国际开发署署长的特别助理。现在,我被临时委派负责整个通信救援的工作。
      老实说,在第一次召集各部门就通信问题进行会议的时候,我心里是没有底的。虽然在成为白宫学者之前,我在英特尔总部工作了7年,对通信行业有着一定的专业认知,但说到救援和重建,我几乎一无所知。这次救援工作对我来说,绝对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我曾经做过产品经理,深知一个产品在从零到一的过程中,未必需要产品经理熟悉每个环节,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沟通和协调,如何将各部门的优势顺利融合到整个项目中来,我相信这次应该也一样。同时,哈佛商学院也教会我如何快速学习一切知识,所以我相信,这次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于是我和同事们说:“那开始吧,时间紧迫,我们先做一个信息汇总,请大家各抒己见,商讨接下来应该如何推进。”
      大家开始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代表说,我们可以先派一队人过去,查看当地通信方面的基础建设的损毁情况。商务部的代表说,我们这边可以马上联系美国本土的通信运营商,让他们尽快提供恢复通信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国防部的代表表示,他们可以派出军队,保障救援设备和救援人员的运输工作。由于大家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基本一致,所以没过多久,一份清晰的通信救援保障计划迅速成型。
      两个小时后,一架军用飞机腾空而起飞向海地,飞机上搭载了第一批美国通信技术人员。紧接着,通过商务部的协调,美国前几大通信运营商也很快组织了一批通信物资运到了机场。
      很快,到达海地的通信技术人员发来了实地勘测报告。勘测报告让我们感到非常棘手。虽然我们事先准备了恢复电力和通信网络的技术和设备,但是我们却没有预料到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当地无法提供修复通信基站所必需的能源动力,也就是缺油;第二件事情是极度缺乏人手,能协助恢复通信的当地人员大部分都失去了联系,受伤或受困于灾区而无法行动的人很多,少数可以投入工作的人员又忙于自家的救援。当然,除了缺油缺人之外,没水没吃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虽然美国支援的临时通信设备已经运送到位,但却陷入了无法安装的窘境。
      地震后的太子港治安变得非常差,大规模哄抢时有发生。为了把油安全地运到当地,我获得了可以调用一支美国军队的权力,让美国军队保驾护航确保救援能源能安全送到目的地。同样,我们还保障了水和粮食的供应。在这些条件都到位的情况下,美国专家和海地本土技术人员开始陆续投入到通信网络及各个基站的抢修中。至此,紧急救援及通信恢复工作终于紧张而有序地走上轨道。
      2010年1月20日,地震后的第7天。
      几天来高强度的工作令我每时每刻都神经紧绷和满脸倦容,但我从来没有松懈过,哪怕是一分一秒。我深知通信恢复得越早,就能为救援工作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让更多的失散家庭更快团圆。这种使命感和自豪感犹如两针“兴奋剂”,让我每天都不知疲惫地坚持下去。在那既短暂又漫长的一周里,我没有一天是凌晨三点以前离开办公室的,我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很清楚这份责任的背后承载着的是一条条生命。
      我清楚地记得最后的一天晚上,当我走出办公大楼时,一股凛冽的寒风吹来,我抬头望着天空,静谧的夜空中布满了闪烁的星星,我的内心感慨了很久……

    精彩书摘
      亲身参与2010年史无前例的海地地震救援,我作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的经历变得更为特别。海地救援结束后,因为表现出色,我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来的官方表扬信,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政府的事务,因而对白宫里更深层次的情况也就了解得更多,这让我有机会完整地看到中美之间的关系。
      我受邀参加了白宫制定未来全球发展的长期目标的研讨会。这是一个系列研讨会,为期一年,每两周举行一次。当时的会议主持人是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她曾经是战地记者,获得过普利策纪实文学奖,后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而其他与会者也大多是白宫行政系统里高级别的官员,他们都是美国政府的精英。会上,大家讨论了国际发展的未来趋势、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以及援助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影响等议题。
      话题一旦扩大到国际社会及全世界的发展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中国。从世界援助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短短十几年中,不论在拉丁美洲还是在非洲,中国政府及企业的身影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而且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美国官员在涉及中国的话题时所表现出的偏见与主观性却让我非常惊讶。记得一位女性官员在谈论自己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印象时说道:“我有一次坐飞机时,身旁坐了一位中国工人,他身上散发出一股浓重的体味,以至每次谈到中国,我就想起了这股臭味。”她说得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像在开玩笑。
      还有一些官员甚至提到:“从国际援助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拉丁美洲以及非洲的援助是带有侵略性和掠夺性的……他们在当地修路、造桥,其实是以此为交换来掠夺自然资源,并没有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相反还将很多中国人输送到那里,霸占着就业机会和自然资源……”当我看到台下很多官员认真聆听并且貌似认可这种观点时,我觉得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我很清楚,在美国国际开发署,尽管人们对中国的认知有所差异,但很多人提到中国时都肯定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形象,尤其在国际援助层面。很多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十足的能力来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则通过国际援助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修建公路、铁路、码头以及大桥等,不断帮助当地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反,很少有西方国家会在基础建设方面对这些国家实施那么大的援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5-20 02:33 , Processed in 0.05170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