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927|回复: 0
收起左侧

[纪实文学/传记]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汪高鑫][azw3][5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1:10
  • 462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四海五湖身

    Rank: 4

    金币
    14530 枚
    流量点
    406 点
    资金(分)
    0 分钱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21-7-25 0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作为发表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历史编纂学研究成果的专门刊物,是国内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主要理论阵地。《史学史研究》通过刊发高质量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文,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发表学术观点的重要平台。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是《史学史研究》文选丛书中的一册,主要是汇编了史学史研究上发表的人物专访,力图完整地还原诸多史学大家对于某类史学史问题的观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研究过程,展现史学史研究者严谨的工作态度。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收录了《方国瑜教授访问记》《王静如教授访问记》《杨向奎先生访问记》《访季羡林先生》《周振甫先生访谈录》《阴法鲁先生记谈录》等文章。
    目录
    方国瑜教授访问记
    王静如教授访问记
    杨向奎先生访问记
    蔡尚思教授访问记
    道德学术两纯粹——记佟冬同志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生”——日知先生访谈录
    王毓铨先生访问记
    治史贵有心得——访赵光贤教授
    访季羡林先生
    周振甫先生访谈录
    史念海教授访问记
    锲而不舍的学术追求——访陈振教授
    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学术道路——何兹金先生学术成就概述
    邱汉生先生访问记
    追寻深义文化的底蕴——访周一良教授
    吴泽先生访问记
    文风不惯随波转学海滔滔一钓垂——王玉哲教授访谈录
    清史、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王钟翰教授访谈录
    李埏教授学术述略
    杨志玖先生访谈录
    阴法鲁先生访谈录
    任继愈先生访谈
    《尚书》、经学和史学——访刘起釪先生
    赵俪生教授访谈录
    治史论学六十年——饶宗颐教授访谈录
    耕耘、开拓在美国史的研究领域——访杨生茂教授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
    陈光崇教授访谈录
    刘乃和教授谈当前历史文献学的研究
    社会、历史与文学史发展规律——郭预衡教授访谈录
    徐规先生访谈录

    精彩书摘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
      在访问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们请杨先生谈谈他对当前史学工作的看法,尤其是他对中青年史学工作者有些什么要求和希望。这时,时间已近正午,但杨先生还是侃侃而谈:
      关于当前的史学工作,首先,我想讲讲文采的问题。我们史学工作者中,特别是比较年轻的史学工作者中,不少人是缺乏文采的,或者说是不大讲究文采的。中国历史上有些大历史学家,如司马迁、司马光这两司马,的确了不起。你看司马迁写的“鸿门宴”,司马光写的“赤壁之战”,都选进语文课本。他们的文采那么好。现在我们学历史的人文采太差,写不出大家都喜欢看的文章来。在近现代历史学家中,顾颉刚先生是个大文学家。他的文章写得有文采,你看他那篇《古史辨》自序,写得多好!现在我们一些年轻的史学工作者,当然也包括像我这样的老年史学工作者在内,文采太差,写不出大家都喜欢看的书籍和文章来,比如,我们曾经打算把清史重新编一编。这个工作,最不容易写的部分是人物传记,从目前我们史学界的状况来看,我们年轻同志写出来的人物传记,恐怕大家是不大愿意看的。现在我们史学工作者对于文采,往往不引起注意。不少历史书,写得干干巴巴,大家读起来味同嚼蜡,就不愿意读了。这是不行的。提倡文采,有一个办法,就是多写、多练。文章是写出来的,这和路是走出来的一样。你总不走路,就没有路了。你总不写文章,总不下功夫提高文采,那你写出来的文章就疙疙瘩瘩的,大家怎么会爱读呢!我想,史学工作者要有文采,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我想讲讲古文字和外国文的问题。一个史学工作者,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具有广博的基础,除了要用功、要努力之外,还必须过语言文字关。不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你怎么去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呢?至于文采,那就更谈不上了。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谈天,很感慨,也很受启发。他说,现在研究中国史的人不认识繁体字,研究外国史的人不懂得外国文。当然,我们年轻的史学工作者并不都是这样子的。我们也有一些年轻的中国史研究者,懂得很多古文;也有一些年轻的外国史研究者,懂很多外文。但是,的确有一部分青年史学工作者不认识繁体字、不懂得外国文。现在的青年排字工人,大多是高中毕业生,他们不认识繁体字。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如果不下功夫的话,也认不全繁体字。我想,在大学生中,至少应当要求历史系和中文系的学生,一定要认全繁体字。历史系毕业的学生,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还应当认识小篆,认识青铜器上的铭文,认识甲骨文;不懂得古文字,怎么研究古代史呢!这就不仅仅是认识几个繁体字的问题了。至于外国文,也不仅是研究外国史的人应当懂得,就是研究中国史的人,恐怕至少也应当懂得一门外国文。现在报刊上有不少文章提倡比较历史学的研究,如果不懂得外国文,怎么做比较历史学的研究?李约瑟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写得好,我们中国学者是写不出来那个境界的。原因在哪儿呢?因为李约瑟懂得欧洲的特别是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又懂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他可以做比较:当中国发明了什么什么的时候,欧洲是个什么样子;当一项科学技术在中国已经很流行的时候,欧洲还落后若干个百年。这样一比较,许多问题就清楚了。过去.不少欧洲科学家认为,科学是欧洲人的事情;希腊、罗马以后,欧洲一向是先进的。他们认为别的洲是不懂得科学的。比如德国一个物理学家玻恩就说过:过去我们以为科学是欧洲人的事情,现在看到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我们才知道,中国人在历史上有好多方面比我们欧洲先进。玻恩的看法,反映了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假如我们中国学者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很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因为我们懂得中国科学技术史,但不懂得欧洲科学技术史;不懂得欧洲科学技术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欧洲的文字。你懂英文,不懂德文、法文,也不行;而有些懂得欧洲文字的人,不懂得科学技术史,也不行。李约瑟是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的。他是个大科学家,曾经在中国住过几年,他能说中国话,看中国书;他是英国人,同时又懂德文和法文。他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著作,不是偶然的。所以我认为,研究中国史的人,至少也应该懂得一门外国文。我的外国文始终不过关,直到现在还发愁。我是一个并不聪明但比较努力的人。我曾经学过俄文、日文、英文,但没有一种能过关的。
      ……

    前言/序言
      今年是《史学史研究》创办五十五周年。五十五年来,《史学史研究》在培养青年史学研究人才,发表原创性论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推动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初名《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中国史学史资料》,不定期出刊,1964年7月停刊,共出九期。1979年复刊,更名为《史学史资料》。1981年再次更名为《史学史研究》,由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题写刊名,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史学史研究》首任主编为白寿彝先生(1981-2000),主要编辑人员有朱仲玉先生、瞿林东教授、吴怀祺教授、陈其泰教授和许殿才教授等;第二任主编为郑师渠教授(2001-2009),主要编辑人员有吴怀祺教授、许殿才教授、易宁教授和汪高鑫教授(2007年起担任编辑部主任),等;第三任主编为杨共乐教授(2010至今),副主编为李帆教授和易宁教授,编辑部主任为汪高鑫教授,主要编辑人员还有许殿才教授、向燕南教授和周文玖教授等。现主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承办单位为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史学史研究》作为发表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历史编纂学研究成果的专门刊物,是国内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主要理论阵地。刊物开辟的栏目非常丰富,主要有:专论、中外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人物志、方志学、史林偶拾、书刊春秋和读书会等。近年来,栏目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增加了“历史理论”专栏,更加重视对理论问题的探讨;将中国史学发展史细化为“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和“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三个栏目,不但使中国史学发展史的阶段性更为清晰,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揭示了中国史学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特点;在“外国史学”栏目中,重视引介西方学人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观点,重视对中西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比较研究;通过“学术信息”栏目,及时报道海内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会议与研究动态;等等。本刊不但一贯重视刊发国内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家的学术成果,发挥学科研究的引领作用,而且重视提携后学,中青年学者论文刊用比例较高。
      长期以来,本刊一直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指导史学研究。尽管政治气候经常变化,却能保持不受政治风浪的影响,不迎合时尚,不追赶潮流,不搞实用主义。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者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所以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积极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领学术发展方向。一贯讲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重视学术求真,追求刊文的原创性,反对言之无物。提倡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对于作者来稿,要求既要有正确的、独到的理论观点,又要充分地占有史料,强调理论与资料的结合,也就是要“言必有物”。
      本刊关注理论热点与学术前沿问题,及时反映理论动态。通过“专论”“历史理论”等栏目,发表了大量反映理论前沿动态的文章,起到了引领学术理论研究方向·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本刊探讨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史学在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认识的发展过程和史学的社会作用、历史的二重性、历史上统一规模和统一意识、历史教育、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唯物史观、历史规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人类精神的觉醒、历史观念、文化反思、史学的“求真”与“致用”、历史文化认同传统以及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其时代性非常鲜明,密切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加深了人们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认识。
      本刊在历任主编、主要编辑人员和史学所、历史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海外也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期刊。在国内,本刊通过刊发大量高质量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文,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发表学术观点的重要平台。同时,本刊重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5-17 02:00 , Processed in 0.05546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