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人教程】如何获得积分免费下载读知兔资源?如何发布出售帖赚金币?(新手发帖教程)社区基本操作指南(没混过论坛的新人必看)
查看: 1345|回复: 0
收起左侧

[纪实文学/传记]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范泓 ][azw3][无损5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1:01
  • 462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四海五湖身

    Rank: 4

    金币
    14517 枚
    流量点
    406 点
    资金(分)
    0 分钱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21-8-3 0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推荐
      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傅国涌等人,都十分敬重的自由中国斗士——雷震至今的一部传记,汇集一生影像,我们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的先驱,威权时代良知发声的暮鼓晨钟。
      雷震的风雨一生——就是一部我们台湾言论自由的抗争史,就是一部最生动有力的威权时代民主政治教科书。
      “十年牢狱之灾,输了半个人生;自由中国十年,赢得一个时代。”——这就是雷震争取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的结果。面对台湾威权制度的白色恐怖,雷震说,我们“不为文置评,则失去办刊物之立场,如批评而拿不出良心主张,一味歌功颂德,不仅对国事无补,亦有失独立之人格”。
      胡适、雷震与《自由中国》半月刊,是推动台湾社会朝着民主政治方向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设若当年没有胡适的支持,《自由中国》不可能维持十年生命;设若没有雷震本人不计个人毁誉的全力投入,《自由中国》很难冲破当局对言论自由的百般禁锢;设若没有《自由中国》十年殊死抗争,为台湾社会开启一扇透光的窗口,播下自由主义的种子,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日后的“党外运动”或许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我是缔造中国历史的人,我自信方向对而工作努力,历史当会给我做证明。”——雷震在铁窗之中曾傲然说出这番话。如今,历史已给他做了证明。该走的路,对岸已经走过……
    内容简介
      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傅国涌等人十分敬重的,我们威权体制下最值得重读的斗士雷震唯一传记。
      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
      雷震(1897-1979),字儆寰,祖籍河南,生于浙江长兴。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雷震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是赴台后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极力倡导并践行言论自由,从主张成立反对党到参与创建反对党,挑战威权体制,力图改变国民党专政格局,为若干年后台湾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终因政治理念与威权体制思维迥不相侔,而遭政治构陷,引发自“二二八”事件以来台湾最大的政治案件,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
    作者简介
      范泓,文史学者,现居南京、扬州。先后出版《与李敖打官司》、《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党内觉醒者—— 李昌在中国改革年代》、《在历史的投影中》、《参政不知政——大时代中的陶希圣》(与李杨合作)等著作。2004 年出版的《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历时八年,增补、修订过半,易名《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为雷震造一个铜像
    引言
    第一部 少年时代(1897—1916)
    第一章 浙江豫籍移民之子
    第二章 父亲之死
    第三章 《我的母亲》
    第四章 “莼菜汤事件”与“反袁运动”
    第二部 求学日本(1916—1926)
    第五章 加入中华革命党
    第六章 罢学归国
    第七章 东京“明寮”一年
    第八章 名古屋“八高”三年
    第九章 京都帝国大学三年半
    第三部 投身政治(1927—1949)
    第十章 进入权力核心
    第十一章 与蒋介石结缘
    第十二章 “旧政协”秘书长
    第十三章 “制宪国大”真相
    第十四章 渐进的民主宪政观
    第十五章 沪上“三剑客”
    第四部 骨鲠之士(1950—1960)
    第十六章 《自由中国》半月刊
    第十七章 “国策顾问”·香港归来后
    第十八章 与威权体制渐行渐远
    第十九章 超越“清议”
    第五部 政治构陷(1960—1970)
    第二十章 震惊海内外的雷震案
    第二十一章 判决之后引起的震撼
    第二十二章 在狱中
    附录 雷震军监服刑日记审查表
    第六部 最后岁月(1970—1979)
    第二十三章 出狱后受监视
    第二十四章 与王云五的笔墨官司
    第二十五章 铜像迟早会出现的
    第二十六章 聂华苓:再见雷震
    第二十七章 “雷震案”平反运动
    第二十八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
    雷震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修订后记

    媒体评论
      雷先生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台湾的人应该给雷震造个铜像。
      ——胡适
      胡氏(胡适)鼓吹了一辈子民主,处处碰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谁知道在垂暮之年,却遇到这样了不起的“传人”雷震。雷震所搞的简直就是百分之百的“胡适民主”。
      ——唐德刚
      今日知识界仍然尊敬雷震,就是因为知道当年发出良知之声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龙应台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读到的第一部雷震传,也是唯一的一本。以史家笔法而不是文学笔法写的,没有多少轻飘飘的抒情成分,读起来沉甸甸的。范泓兄是新闻记者出身,年轻时当过诗人,却偏好文史,对1949年以后海峡对岸的历史曲折和政治变迁尤有特别的兴趣,所以首先选择了这个题目。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包括我在内的多数大陆读者陌生的雷震,一个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的雷震,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丈夫,即便在狱中,他也从来没有低头屈膝,他的脊梁始终是挺直的,他的骨头向来是硬的。他不仅是海峡对岸迈向民主宪政的风雨历程中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悲剧色彩的象征性人物,一个“光焰万丈”的纪念碑,也是中国人追求民主的百年长路上的一个不能回避的坐标。
      ——傅国涌
    精彩书摘
      知名学者陈鼓应是雷震老友台大教授殷海光的学生,也是雷震晚年交往甚多的晚辈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雷震出狱后,陈鼓应经常邀请雷震去家中做客。此时的雷震,在政治上已成为边缘人物,“尽管有时还有议论政治的兴趣,但已很少有再从事政治活动的精神和体力了,偶然与他有所接触的‘民主人士’,还是以老一辈者居多”。尽管如此,雷震的行踪仍受到当局的严密监控,在他寓所的对面,有一个长年监视他的行动小组。陈鼓应的住处与雷宅隔着一个小山头,骑自行车去雷家只要十几分钟时间,雷震时常来他家谈天,陈鼓应回忆,“他一到我家,就可以看到特务的身影,偏偏我家的围墙又低,因此只看到一颗头晃过来又晃过去……”在陈鼓应心目中,雷震是一位为台湾民主自由奋斗的前辈,具有政治远见、对民主宪政持有坚定信念的先驱人物。
      陈鼓应形容雷震“南人北相”,个子高大、心胸开阔,性情坦诚,是一个完全没有心机的人,对人没有任何设防,即便遭受很大的打击,也照样睡觉,照样谈天,照样会见客人。有一件趣事:当年一位专门盯梢雷震的情治人员(情报与治安)“老陈”,经年累月之后,竟成了雷震的好友,甚至还买下了一块与之相连的墓地,打算身后也要与雷先生相伴至永远。陈鼓应开玩笑地对他说:“你不但生时要和雷震在一起,连死了也不放过他呀!”
      陈鼓应所说的“南人北相”,透露出雷震这位浙江豫籍移民之子的血脉之承。雷震出生在浙江省长兴县,祖籍是河南省罗山县周党畈,祖上世代务农,皇天后土之下,男耕女织,与世无争。1884年(光绪十年),近而立之年的雷震之父雷锦贵(1857—1909),因捻乱之后,生活愈发艰难,便独自南下浙江去寻找自己的堂兄,欲以谋求垦荒之事。未料来到浙江之后,垦荒之期已过,惟有一些不毛之地,雷锦贵无心开垦,便又在堂兄的介绍下,来到长兴县小溪口一户童姓人家中做佣工,一年酬金为九块大洋。雷锦贵整整做了两年,分文未用,攒得十八大洋,购良田九亩,返回豫中老家将家室接来,从此落籍于小溪口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著作权保护声明|手机版|读知兔

    GMT+8, 2024-5-16 14:18 , Processed in 0.04972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